幫子女買房:給現金?還是直接房子過戶?哪個比較划算?
- 理財好聲音

- 1天前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
作者:彭彩蓮CFP
那天,一位多年沒見的高中同學約我喝咖啡。
剛坐下來,他就笑著說:「跟你說件事!最近股市漲成這樣,打算趁現在高點先落袋為安,想拿一部分的獲利出來,幫孩子買間房,你覺得怎麼樣?」
聽到這裡,我忍不住笑了:「你這個問題,最近超多人問的。」
語氣裡帶點得意,也感受到他內心的糾結。
接著他說道:「只是我有點卡關!到底是要把錢直接給孩子,讓他自己去買?還是我先買好房,再過戶給他?哪個比較划算呢?」
他看似隨口說的「哪個比較划算?」瞬間就把話題拉到了專業領域。
這可不只是單純的贈與稅問題,它牽涉到房地合一2.0、房屋持有成本的認定,以及未來換屋時,能否申請「重購退稅」的關鍵。
我笑著說:「老同學,你這個問題問得太專業了。」
有時候,一個錯誤的決定,差異可能不是幾杯咖啡的錢,而是幾十萬、甚至上百萬的稅金啊!
原本是場輕鬆聊投資的聚會,最後變成了一堂「怎麼幫孩子買房更聰明、更省稅」的私人理財課。
最聰明的做法—給現金,孩子自己買
我的同學,我們就叫他老張吧!如果他選擇這個做法,就是把「購屋主導權」交給兒子小張。
1.資金贈與:
老張可以透過分年贈與的方式,「每人每年244萬的免稅額內」給予現金。如果是老張夫妻同時贈與,一年可達488萬元免稅額。
2. 取得成本:
小張用自己的名字去買房,這房產的取得方式,在稅法上就屬於最標準的買賣取得。將來房屋出售時,這間房子的成本就是小張當年的實際購買房價。
3. 重購退稅:
幾年後,小張可能結婚生子,準備「以小換大」。當他賣掉這間自住舊屋、再購新屋時,可以申請重購退稅,把舊屋出售時,繳的房地合一稅全額退回來,還有土地增值稅也可以退唷!大幅降低換屋成本。
最貼心的陷阱—爸爸買房,再贈與給孩子
另一位同學老李,他就是那位覺得「房子這種大事不能隨便,乾脆我先買好,再轉給孩子」的保守爸爸。看似周全,其實暗藏了幾個高成本的關鍵差異:
1. 房產贈與:
房產過戶給兒子小李時,屬於贈與。
2. 額外成本:
就算是不用繳到贈與稅(假設沒有超過免稅額244萬),贈與當下還是會產生印花稅、契稅與土地增值稅(採一般稅率,20~40%的累進稅率)。
3. 成本認定:
將來要出售房產時,不是以老李買入時的實際市價為準,而是以小李受贈房產,當下的房屋評定現值與土地公告現值為主。
這個「房屋評定現值+土地公告現值」通常遠低於當時的市場價格!

舉例看懂:房地合一稅
舉例來說:假設老李買入房產是1000萬,贈與當時的房地公告現值是400萬,若2年內,兒子以2,000萬售出房產。
2,000萬(房屋售價) - 400萬(受贈成本)= 1,600萬(課稅所得)
1,600萬X45%=720萬(小李應繳納高達720萬 的房地合一稅)
換句話說,老李等於把一顆,高額房地合一稅的炸彈,送給了兒子,未來換屋或出售時,兒子將面臨更高的稅負壓力。
依前述1000萬的房產案例:若符合自用住宅,滿6年後,出售。
贈與現金&贈與房產的稅務關鍵比較,如下圖。

綜合以上來看:贈與現金給兒子買房,比起贈與房產給兒子,在稅務上更優惠、更省稅。
專業解析:房地合一 2.0 與自住房的優惠
1.自住優惠稅率10% 與 400萬元免稅優惠:
必須是「本人、配偶或未成年子女」辦竣戶籍登記、持有並居住於該房屋連續滿6年(且6年內無出租或供營業使用,也未曾適用此優惠)。
只要符合條件,出售時課稅所得400萬元以內者,可全額免稅。
超過400萬元的部分,按稅率10% 課徵所得稅。
提醒: 即使持有滿6年,若只有成年子女或親戚設籍,本人、配偶、未成年子女未設籍居住,是不符合資格的喔!
2.重購退稅:
房地合一稅,小屋換大屋為全額退稅,大屋換小屋依比例退稅。另外還有土地增值稅也可以退喔!
父母幫子女買房,最終的重點不在於「給一間什麼樣的房產」,而是「怎麼給」與「聰明給」,給得讓子女未來能夠更輕鬆、更安心。
這份心意,如果能搭配正確的稅務做法,不僅僅是傳房產,更能傳承給子女生活的安穩與智慧。
正如,我那位高中同學最後所說的:「原來幫子女買房,也是一門高段的理財學。」
---
【作者】彭彩蓮CFP
│證書:CFP®國際認證高級 理財規劃顧問、高齡金融規劃 顧問師
│專長:保險、退休、信託、 傳承、稅務
│得獎:2022年FPAT理財規劃書 競賽 最佳人氣獎、2023年FPAT 理財規劃書競賽 評審
│經歷:壽險公司從業30年
│MAIL聯繫:彭彩蓮
│部落格:精彩蓮蓮。財富觀點|彭彩蓮CFP®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