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私立中學學雜費33萬!私立、公立學校,「教育費用」差多少?

ree

作者:張惠芳CFP/諾昇理財規劃顧問


「到底私立、公立學校費用差多少?」

從數據看清楚,光是國小國中階段每年的費用,就能差到快100萬!


國小階段

  • 公立國小:全年教育總支出約2~ 35萬元

  • 私立國小:全年教育總支出約20 ~ 100萬元起

ree

再來看看國中階段:

  • 公立國中:教育總支出約 2 ~40 萬元

  • 私立國中:教育總支出仍落在 20~ 100 萬元起



公私立學校的教育費差距在哪?

除了學雜費差距、餐費(不含課後晚餐和寒暑假)、校車接送費(依據距離來計算)、制服費、才藝課程費(依據選的種類和時數計算),公立學校家長會安排課後安親班或英文、全科、作文等補習班課程,安親班會有學校接送服務費用;公立私立學校有些家長寒暑假會自行安排活動、國際交流,我們之前有幫孩子安排足球營、機器人、程式設計、全美英文、繪畫、音樂、詠春拳、tricking等才藝或營隊,營隊費用約6,000-12,000/每周。


才藝會依程度和時間收費,如奧林匹克比賽家教費用每小時約2,200元,每週每次上課5小時,合計費用每週11,000元重金栽培孩子;如康橋國際學校安排騎腳踏車環島,爬玉山活動等挑戰戶外活動,除了私立學校的總花費,有些家長還會另外安排孩子學游泳、桌球、舞蹈、鋼琴、小提琴等才藝,學費總支出至少比公立學校多出 3~10 倍以上,特別是進入雙語班、國際全美私校,學費費用動輒突破百萬。


ree


私立學校到底「貴在哪裡」?

私立學校如種籽親子實驗國小學雜費14-18萬/年,苗栗全人國中包含住宿費三餐33萬/年,重視培養一個人全面及自主與自由的發展,探索與實踐,不是只有課業或升學,甚至家長要面試通過,安排戶外探索課程,爬一座百岳,想學什麼可以連署達五個人後,預算充足,一群有興趣的人聚在一起成立一般社團,申請社團補助,希望孩子有快樂童年、生活能力、獨立思考能力!


私校七雄學雜費約16-21萬/年左右,餐費、暑輔、交通費、書籍費、課後輔導費用、活動費用、國際交流、夏令營、才藝費另計,私立學校如復興國中學校有安排帶隊到美國夏令營籃球隊約25萬/次,學習語言能力和增加國際視野,靜心國小雙語班學雜費約30萬/年,康橋國際學校不選才藝不含寒暑假學雜費至少40萬/年,如果有包含諸多才藝及參加學校活動至少60萬/年。


整理私立國中和小學的學雜費如下表

ree

 

  

那麼貴,為什麼還是有家長選擇私校?

家長選擇私校常見的吸引力

  • 師資穩定、教學彈性大:能聘請專業、熱情的老師,避免教育流動率過高。

  • 雙語/國際課程:許多私校與國際接軌,設有雙語教學環境。

  • 升學制度獨立:部分私中有「直升制度」,能減少段考與會考壓力,外考公立高中和公立大學升學率佳!

  • 重視品格/生活教育: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能力、社交技巧、創造思維。

  • 同儕人脈:「家庭背景相近」能創造更安心的學習氛圍及未來出社會的人脈連結



家庭財務規劃要怎麼跟上「私校教育支出」?

身為財務顧問,我最常遇到父母問的問題是:「我能不能負擔孩子一直讀私校?會不會影響退休生活品質?」


答案是:可以!

但一定要提早規劃,而且要有教育預算支出及退休提撥專戶,孩子的教育是現在的投資,父母的財務安全,是孩子未來最大的禮物


做好私校教育的財務規劃,需要三步驟

步驟一:盤點總預算,列出教育支出清單

  • 學費、註冊費、制服費

  • 午餐與交通接送費

  • 才藝課程

  • 寒暑假營隊、國際交流

  • 各式補習班與考試費

建議使用「家庭教育支出試算表」,每年定期更新。

步驟二:設定「教育專戶」與每月預算比例

常見的收入配置模式,年收入「60/30/10」法則,必要支出+彈性支出占年收入60%,儲蓄投資占30%,風險支出占10%,家庭退休和大學教育提撥預算參考儲蓄投資占年收入30%金額,即將的教育支出、貸款支出、生活支出占收入60%,每年調整占比,避免壓縮生活費與其他財務目標如退休金,並準備6-12個月緊急預備金。

延伸閱讀,惠芳在天下雜誌所撰寫的文章:一年存多少才正常?台灣家庭存錢力揭曉

 

步驟三:善用教育金理財工具

  • 不同家庭可根據風險屬性與孩子年齡,選擇適合的資金預備工具

  • ETF / 基金定期定額: 適合中長期教育金累積(國中~大學)

  • 教育型保單:穩定、附保費豁免條款,適合較保守父母

  • 信託:資產較高家庭可專款專用,子女保障教育不中斷

  • 活存+短期債: 適合用於1~3年內即將使用的資金

 

 

孩子教育金與爸媽退休金,有辦法雙贏嗎?

很多家庭將大筆資金投入孩子的教育,卻忽略了自己的老年生活。一旦未來無法繼續支付學費,或退休金不足,反而讓孩子背上照顧壓力。


「教育投資 ≠ 無限制投入,而是要有規劃的支持」

先照顧好家庭的財務健康,孩子的教育才有永續的支撐力。


財務幸福是從教育開始,也是從規劃開始

孩子教育的確是值得長期投資,但不應該以「犧牲家庭財務安全」為代價,身為財務顧問,鼓勵夫妻一起討論以下問題:

  1. 我們為什麼選擇私校?目的是什麼?

  2. 私校費用和才藝費用成長,我們預備好了嗎?

  3. 我們有沒有一個「完整且持續」的教育理財計畫?


父母除了當印鈔機提供孩子教育費,繳交教育費時很像碎紙機心情,不論選擇公立或私立學校沒有標準答案,只有「適不適合」孩子適性發展,教育是一種投資,卻不該成為家庭財務的負擔。


從統計數據出發,分析私校與公校教育費差異,並提供清楚可行的教育理財建議,幫助您在支持孩子的同時,也守住家庭的長期財務健康。




------


【作者】張惠芳CFP/諾昇理財首席規劃顧問

現職:詠言法律事務所財稅顧問、威瑞財富管理信託團隊

證書:CFP®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、FChFP特許財務規劃師、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

專長:家庭理財規劃、資產稅務規劃、退休安養規劃、財富傳承規劃、信託規劃

網站:張惠芳CFP
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