靠政府、靠小孩、靠存錢?台灣人常見的3大退休迷思!
- 理財好聲音

- 2天前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
作者:傅丞瀚
「欸,你有想過退休後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嗎?」
這句話,年輕時聽起來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,但一轉眼,我們都到了會被問這個問題的年紀。
有些人會笑著說:「到時候再說啦,船到橋頭自然直。」
也有人說:「現在房貸還沒繳完,哪有空想退休?」
但現實往往比想像中殘酷,當我們離開職場,薪水不再固定進帳時,才發現:「安穩的生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, 而是靠提早準備換來的。 」
退休,不只是休息,也是另一段長達20~30年的財務挑戰。而這場挑戰,其實從我們領到第一份薪水的那天,就已經開始了。
今天的退休金,養不起明天的你
根據內政部統計,台灣人平均壽命已達 80.2 歲,男性 76.9 歲、女性 83.7 歲。若 65 歲退休,平均仍有 15~20 年以上 的生活要過。
目前退休族群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勞保與勞退。勞保年金平均月領約 1.9 萬元,勞退新制約 6 千元(多數人選擇一次領),合計約 2.5 萬元/人。
根據主計總處資料,高齡家庭平均每月支出約 5 萬元,但這項支出僅包含日常開銷,未計算重大醫療、長照、旅遊等非經常性支出。若加上這些潛在費用,實際開銷會超過 6~7 萬元。
更重要的是,這些數據反映的是「現在的退休族群」,他們活在低通膨、制度穩定、利率較高的年代。而 20 年後的我們,恐怕要面對勞保改革、報酬率下滑與物價上漲的現實。

而勞保與勞退的給付卻未必跟著上漲。當支出逐年上升、退休金可能原地踏步,那條看不見的「財務缺口」就會越拉越開。
退休的三大錯覺:靠政府、靠小孩、靠存錢
錯覺1:「政府會養我」: 那是上一代的安全感
勞保基金財務吃緊,依勞動部預估,若不改革,最快在2031年破產。未來不排除延後請領或降低給付。
勞退新制報酬率受市場波動影響,也可能讓實領金額縮水。今天的「月領兩萬多」,在我們這一代可能只剩下一半。
錯覺2:「孩子會養我」
但他們要先養自己高房價、低薪資與育兒開銷,使得新世代已經自顧不暇,少子化更讓一位子女要平均負擔兩個以上長輩,「養兒防老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。
錯覺3:「錢放著也夠用」—別忘了通膨會偷走你的購買力
每年 2% 的通膨看似不多,卻會讓你的購買力在10年內縮水2成。現在5萬元的消費力,因為通膨的增長,10年後只會剩下4.1萬的消費力。如果資金只是放在銀行,等於讓時間慢慢吃掉你的未來。

主動規劃:讓時間與金錢,站在你這邊
面對通膨、低報酬與制度下修,退休金規劃不能再佛系,而要主動出擊。
1.釐清現狀
先算清楚,自己有多少底氣盤點自己的財務現況,把所有資產攤開來看,包含 存款、投資、保險與退休金…等。列出目前手上有多少現金、每月能產生多少現金流,以及有哪些保險保障。
勞工退休金可上勞保局網站試算:https://www.bli.gov.tw/0109187.html 特別要注意的是,醫療保障也屬於退休財務的一部分。因為如果未來生病時,這些醫療支出沒有由保險轉嫁給保險公司,就會直接從退休金裡支出。了解保障內容,可以避免老後因醫療支出而被迫動用生活資金。
2.設定目標
退休的生活藍圖你希望退休後每月能花多少?想環遊世界、陪伴家人,還是安靜過日子?當退休生活能具體化,數字就會變得清楚。再扣除現有資產與可領的年金,就能知道目前與理想退休之間的缺口。
假設距離退休還有 20 年,希望退休後每月能有 5 萬元 的生活費,並預期退休生活持續 20 年。考量每年 2% 的通膨率,20 年後要維持同樣生活水準,整體退休資金需求約 1,475 萬元。
再扣除勞保與勞退年金每月約 2.5 萬元,退休當下仍需準備約 875 萬元 的資金,才能確保生活品質不被通膨吃掉。
3.善用工具:讓錢在時間裡長大
要補足退休金的缺口,光靠儲蓄遠遠不夠,關鍵在於善用各種理財工具,讓資金在時間的複利中為你工作。
若預期投資報酬率 5%(年),只要從現在起 每月投入約 21,000 元,20 年後即可累積出足以填補 875 萬元 缺口的退休資金。
工具的選擇沒有「最好」,只有「適合」
健康保險:轉嫁醫療、長照與失能等風險,避免意外開銷吃掉退休金。
基金與 ETF:長期抗通膨、累積報酬,打造成長動能。
年金險:穩定現金流,確保「活多久、領多久」。
把這些工具組合起來,打造一套能在任何經濟環境下穩定運作的現金流系統,讓錢替你加班、讓時間成為你的盟友。
退休不是等來的,是規劃出來的
退休從來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考驗,而是一場漫長的準備。有人選擇順其自然,把希望交給政府或孩子;也有人選擇主動出擊,把未來交還自己。
真正的差別,不在於你有多少錢,而在於你願不願意為未來的自己,提早做出決定。
真正的安心,不是等來的,而是親手規劃出來的。今天的選擇,將決定未來的底氣。---
【作者】傅丞瀚
│證書:CFP®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、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、信託證照、理財規畫人員證照、人身保險證照、產險證照
│專長:資產傳承、稅務規劃、退休金規劃、保單健診分析
│經歷:保險業14年
│LINE聯繫:傅丞瀚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