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理財好聲音

基金配息會配到我的本金嗎?配息基金、累積型基金哪個好?


作者:賴惠玲


台灣人對於配息基金相當的鍾愛。無論是股票、基金或是ETF,只要主打高配息,總是能吸引大批投資人青睞。截至2024年8月,根據集保基金觀測站的資料,前十大主動式的基金中,就有8檔為配息型基金。


每月領取配息的穩定感,常常讓人有「落袋為安」的安心感。正因如此,凡是以高配息為賣點的產品,總能吸引許多投資人。然而,市面上的基金琳瑯滿目,境外基金達977檔,境內基金也有1044檔,合計高達2021檔。面對眾多的選擇如何在這麼多選項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基金,成為投資者的一大挑戰。



基金的配息,會配到我的本金嗎?

基金的收益主要來自股票的股息、債券的利息或貨幣市場的利息,用以支付配息。對於投資者而言,所謂的「本金」是指投資的初始成本,而基金公司對本金定義為初始投資額,加上基金淨值變動的資本利得與未分配的收益。


實務上,基金中的公司債及股票的配息大都是半年或年配息,且配息時間點也不同,基金公司為了要穩定每次配息給投資人的金額,基金經理人通常只會發放一部分的收益作為配息,剩下的部分則會被視為本金,進而再投入基金中,以維持每次配息的穩定性。


然而,當基金標榜配息率時,如果其收益不佳,投資人可能會面臨「左口袋進右口袋」的情形,即配息實際上可能來自於本金,這點需要特別留意。

 


配息基金、累積型基金介紹

  • 配息基金:將基金的收益直接分配給投資人。常見的分配方式包括月配、季配、半年配及年配,其中以月配最受台灣投資人的喜愛。


  • 累積型基金:是將收益再投資於基金中,轉換成額外的單位數,進而擴大基金的規模,這也被稱作「除權」。



配息基金與累積型基金稅務的差異

配息基金稅務

境內基金的現金分配收益,收益來源屬股票股利,投資人可選擇併入綜合所得稅(享有8.5%的免稅額,上限為8萬元)或分離課稅(稅率28%),收益來源屬債券利息則是分離課稅10%計算,若為境外基金的現金分配,則須納入海外利息所得的計算範圍。


累積型基金稅務

收益自動再投資,以產生複利效應。若將等同的單位數賣出,獲利屬於資本利得,境內基金是不需課稅;而境外基金則需納入基本稅額的海外所得計算。不過,不同基金之間同年度發生的盈虧損益可以互相抵消,屬於海外財產交易所得或損失,只有當單一申報戶的全年海外所得全年達到100萬元以上,才需申報。值得注意的是,海外利息所得與海外財產交易損失是不同屬性,是不能互相扣抵喔。



實際基金案例比較

長期投資下,配息與不配息的基金報酬率會隨著複利效果逐漸產生差異。以最受國人喜愛的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為例,截至2024年8月持有規模高達7426億元,佔整體基金規模47.18%。


下圖中,安聯收益成長基金AT累積類股(藍線),與安聯收益成長基金-AM穩定月收類股(黑線),從2014年至2024年期間的數據顯示,累積型基金(藍線) 由於單位數的持續增加,報酬率隨著複利效應的作用,長期報酬率明顯超越配息型基金(黑線)。在2020疫情與2022烏俄戰爭等系統性風險下,兩者基金同樣都面臨下跌的情況,但隨著時間推移。累積型基金(藍線)表現依舊為配息型基金(黑線)更為優異。

配息基金與累積型基金該怎麼選?

1.年輕族群可考慮累積型基金

年輕人擁有較長的時間來享受複利效果,在基金的類型上可以考慮積極成長型基金或股票型基金,這有助於更快速地累積本金,對年輕族群來說,首要目標是累積第一桶金為主。同時養成儲蓄及投資的良好習慣。儘管年輕族群的本金可能不多,但善加利用時間和複利的優勢,仍有機會賺取可觀的額外報酬。


2.壯年世代可考慮平衡型基金

這世代可謂三明治世代,需同時為子女教育基金做準備,並應對雙親未來可能的醫療及照護費用,加上房貸、生活開銷等多重壓力,因此建議可以選擇定期定額加不定期加碼投資的策略,即每月固定提撥資金,並在獲得獎金或市場低迷時適時加碼,藉此快速累積資產。可以選擇平衡型基金,這類基金在資產配置上可有效分散風險,同時還能享受股票市場的潛在回報。


3.退休族群可考慮配息基金

退休人士則應選擇低風險的產品來保全資產,確保本金安全並以穩定收益為主要目標。對於即將退休或已退休的人士,成熟市場的高評等的債券型基金會較適合,因為退休無法重來,透過穩健增長及債券配息,能有效創造退休後的穩定現金流,確保生活品質不受影響。



快速結論

  • 買基金不要只看配息率,高配息不等於高報酬,基金的配息率也並非不變動,基金在配息後淨值也會下跌。更不要在配息後馬上贖回,因為此時淨值最低。

  • 買配息型基金,更要計算含息後的總報酬率,才會比較客觀。可以與累積型基金做比較。也需留意台幣與原幣的匯率差。避免賺了利息卻因匯率損失本金。

  • 每個人的風險屬性不一樣,每個年齡可承風險程度也是不一樣的,沒有最好的投資產品,只有最適合的組合。投資人應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,選擇適合的基金和理財產品,適當的承受風險,為自己的財富進行妥善配置,並持之以恆地進行長期投資,才能有效累積財富。



本文為理財好聲音寫作陪伴計畫與賴惠玲合作優化產出。

---


【作者】賴惠玲

│證書:CFP®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、RFC 國際認証財務顧問師、 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、信託証照

經歷:南山人壽、威瑞財富管理員工福儲信託團隊

專長:企業員工福儲規劃、理財退休規劃、保單健診分析、投資理財規劃

LINE聯繫:賴惠玲


│專為理財顧問成立的LINE社群。

│投資、理財、執業、顧問行銷等資訊分享。歡迎加入,跟我們一起討論~

101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