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權息懶人包:何時買進才能領股息?配息後股價、稅務一次看!
- 理財好聲音

- 8月30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
作者:林毓琇CFP
今年2025年的台股真的非常精彩,最近又在AI類股的帶動下,再度創下新高點,這波投資浪潮下,股票已經成為全民運動,而最火紅的股票,莫過於護國神山-台積電,不僅股票賺錢,還季季有配息。
許多長期投資者,除了享受股價成長外,還擁有不錯的股息,對於這些存股族,股息就是一種被動收入來源,每年進入除權息旺季(6-8月),各家公司開始公告發放股利時間表。
這時,常會讓新手投資者一頭霧水:什麼是除權息?什麼時候買股票可以領到股利?稅務上又有哪些該注意的?這篇文章就來談談股息這個議題。
「除權息」是什麼?
除權:公司配發股票股利,拿到股票。
若配發股票股利3元,持有1張股票(1,000 股)者,將多獲得 300 股。
(因為股票原始面額為10元,配息3元,就是多了30%,1張股票為1,000股,所以1,000*30%=300)除息:公司配發現金股利,拿到現金。
若配息3元,持有1張股票可領3,000元。
(每張股票1,000股,1,000*3=3,000)除權息:公司配發股票+現金股利

何時買進,才可以領到股息?
領股息要在「除權/除息交易日前持有股票」,接下來,我們以公開資訊觀測站中的台積電股票來舉例說明:

除權/除息交易日(最重要):114/6/12
要在「這天以前」持有股票才能配息。
公司配息前,會事先公告除權息交易日,所以只要在114/6/11當天或之前買進股票,就可參與除權息。
同時這天也會造成股票的波動。
權利分派基準日:114/6/18
在除權交易日後,公司會需要一段時間整理符合除權息資格的股東名單,在114/6/18會依照當天的實際股東名冊作為配股配息的基準。
在除權息交易日後至權利分派基準日的中間,為了整理股東名單,會停止過戶,可以買賣股票,但都不會交割及過戶。
現金股利發放日:114/7/10
股利會匯入帳戶。

其實,除權/除息交易日就是一般人所說的除權日/除息日,想要擁有股利的,記得在這天以前買進。除權息後的股價變化
「除息後股價會怎麼走?」這也是所有股東最關心的部分。如果每檔股票都能像台積電一樣,季季配息,並且能快速填息,那就太好了。
除息後的價格變化
除息參考價 = 除息前收盤價 − 現金股利例:除息前收盤價:120(1張股票市值120,000元)
發放股息:20元(1張股票可領20,000元現金)
除息參考價:120-20=100(1張股票參考價格100,000)
價格從120元降到100元,加上股息,總價值不變。
除權後的價格變化
除權參考價 = 股價/(1 + 配股率)除權前一天的價格:120元
配股:2元(配200股)
除權參考價格:120/(1+20%)=100,
股價從120元降到約100元,但張數增加了,總價值不變
可以知道,除權息後的股價=原本的價格-領到的配股跟配息。如果股票已上漲,不想要除權息後,造成價格下跌,只要算一下新價格,也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先賣出。
(台灣証券交易所中的除權息參考價格,可以算出除權息後新價格)
除權息後的走勢
填權/息:股價回到之前的水準(例:很快就漲回120元以上)。
貼權/息:股價回不去,長期停留在100元或更低,等於是領了股息,卻賠了本金。
由上可以知道,領完股息後,價格是會下跌,但是一家好的公司,因為公司有賺錢,所以能夠配發股息,只要能持續成長,通常股價會回到之前價格,甚至更高。
領了股息,還要注意哪些稅務問題?
股息是許多投資人喜愛的被動收入來源,「領到手」不代表「全部是你的」,別忘了,還有稅務考量。
1.需繳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2.11%
單筆股利超過20,000,就要繳交2.11%健保補充保費,如20,000元股利先扣除422元發放19,578元,20,000元*2.11%=422元。
(想要了解自己的股息發放細節,可以下載集保e手掌握。)2.列入綜合所得稅申報
併入綜合所得稅,依5%~40%累進稅率課稅,並可享有8.5%股利抵減額,每人每年最高可減抵8萬元。對於所得不高者配息後,還有減稅效果。
單獨課稅 28%:適合高所得者,避免併入後落入更高稅率級距。
3.KY股票的股利所得屬於海外所得
這些公司是境外註冊公司,所以發放的股利屬於「海外所得」,這類所得若超過 100萬元,才需要納入「基本所得額」計算,免稅額為750萬(2024年的免稅額)。
所得者高的投資人,就會選擇在除息日前就賣出股票,不領配息,先賺價差,除息後,等股價掉下來後才再度買進。或者是青睞KY股票,有750萬的免稅空間。總結3大重點,快速掌握除權息
1. 掌握時間點(何時買進可領息)。
2. 配息後的價格變動(好的股票填息快)。
3. 注意稅務影響(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式)。
對長期投資人來說,股息是累積財富的重要工具;但別忘了,選股標的與股價走勢才是最終決定「領息有沒有划算」的關鍵。
---
【作者】林毓琇CFP
│證書: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、理財規劃人員證照、期貨業務員證照、衍生性金融商品證照、人身保險證照、產險證照、信託證照
│專長:投資理財、退休規劃、財富傳承
│經歷:銀行從業20年
│Email聯繫:林毓琇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