顛覆傳統的「死前財產歸零」:退休金試算、資產配置、體驗人生
- 理財好聲音

- 10月6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
作者:莊仁和Jason
顛覆傳統的觀念:死前財產歸零
想像一下,一個月薪十萬、已經存到五百多萬的上班族,週末卻總是在家追劇,什麼活動也不敢參加,連朋友揪聚餐、吃價位高一點的餐廳都會猶豫再三。不是因為沒興趣,而是怕花錢,怕老了錢不夠用。
這不是個案,而是我們這一代普遍的焦慮。
但問題是,如果現在不做,等退休真的做得動嗎?那些說著「等有錢再去做」的人,真的會有那麼一天嗎?有一天錢剛好夠,體力剛好夠,爸媽還健康,孩子也還願意黏著你?
現實是,多數人在能力最充沛的年紀,選擇了最保守的過法。捨不得請假、捨不得花錢、捨不得改變。只因為心中有個模糊的未來,把當下每一個可能的體驗都推延。
但其實,只要重新安排,很多事情可以現在就做。
別把錢留到死的體驗
例如一位在南軟園區工作的產品經理,他看完《別把錢留到死》後,開始嘗試每年撥一筆「體驗預算」,不是亂花,而是計畫性地花:報名潛水課、帶爸媽去九州六天五夜、參加馬拉松訓練營。
錢花了,但多了很多值得回憶的畫面。這些體驗會變成之後十年、二十年都還會笑著想起的記憶,而不是躺在帳戶裡、數字變動卻沒有實感的存款。
與其擔心錢不夠用到老,不如問問自己: 有沒有可能,真正該擔心的,是到最後才發現──自己從來沒有真正活過。3步驟,製作效率財富體驗藍圖
阿嘉剛滿 40 歲,在台中擔任公務員,朝九晚五,生活規律到不能再規律。 平常很節省,午餐便當自帶、週末幾乎都宅在家、衣服很少買、旅遊更是多年沒碰。 這樣的習慣持續十年,讓他存下兩百多萬,帳戶數字穩穩往上走。
但他最近說,越來越常覺得生活好像卡住了。不是缺什麼,而是「好像什麼都沒在發生」。 錢是存到了,但沒有記憶可以回想、沒有讓人興奮的計畫、也沒有什麼特別想分享的事。
他不是不想花,而是不知道怎麼花得安心。
我們做了三件事。
第一步,把所有財務狀況攤開來看:薪水、日常花費、投資、保險,全數整理成一張清單。
第二步,列出他一直想做但沒做的事──去京都賞楓、參加海外馬拉松、學游泳、騎車環島,然後標上適合執行的年齡階段。
第三步,計算完成這些清單需要多少錢,再反推每年應該預留多少、可以放心花多少。
不再只是存,而是有目標地存; 也不再只是等,而是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。
有了藍圖,阿嘉終於訂下人生第一張飛往京都的機票。 這次不是逃避日常,而是主動安排人生。擔心錢提早花完,怎麼辦?
很多人不敢好好花錢,並不是不相信規劃,而是對未來沒有把握。
最常見的擔憂是這句話:「萬一我活得比想像中還久,錢會不會不夠用?」
這不是假設,而是現實風險──原本退休金規劃可用到 85 歲,結果活到 95,該怎麼辦?
難道要現在就把人生過得縮手縮腳,只為了那「可能用得上」的一筆錢?
答案是:不用。
關鍵在於設計三個互相搭配的工具,讓風險變成可以管理的數字,而不是讓未來的自己對現在的自己情緒勒索。
1.規劃年金險
第一個工具是年金險。
不是拿來賺報酬,而是用來對抗壽命太長的風險。
可以這樣設計:假設規劃中的退休金可以花到 80 歲,那就設定在 80 歲時準備好 500 萬保費,
跟保險公司約定從 80 歲開始,每月固定領 3 萬元,活多久領多久,讓最晚年的人生也有現金流保障。
2.開始長期投資
第二個工具是長期投資。
那筆 500 萬不是現在就要存滿,而是從現在每月 3,000~5,000 元開始,定期定額投入,讓複利替你加速。
給它 20 年時間,報酬率不必高,達標的壓力也不會太大。
3.進行資產配置
第三個工具是資產配置。
一旦進入退休提領資產的階段,重點不會是高報酬,而是降低波動、穩定提領。
股債比、現金部位要妥善安排,才能避免市場起伏震盪就讓人陷入恐慌。
這三個工具組合起來,讓你可以真正「放心花錢」──因為最壞的情況你已經設想、對策也準備好了,這樣的財務自由,不只是帳面數字,而是一種行動的底氣。
動手開始,才讓自己擁有意義非凡的人生
計畫再好,如果沒有行動,也只是存在雲端的想像。
真正有力量的改變,往往從一個小動作開始。
很多人看完這樣的概念後會說:「我懂了,但我還不知道怎麼開始。」
其實不用大張旗鼓、也不需要改變整個生活,只要先跨出第一步──試算。
透過APP試算人生目標與金錢資源
《別把錢留到死》作者早就設計了一個APP工具,幫助每個人把自己的人生目標與金錢資源做出對應。
輸入現在年齡、退休年齡、壽命預期、報酬率…等等參數,就能一目了然知道該一年該存多少錢給未來、該花多少錢在當下製造體驗。

如果英文操作有困難,或想根據台灣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,這也是理財規劃顧問能幫得上忙的地方。舉例來說,台灣的年金險選擇、投資標的組合、醫療支出評估、是否要把不動產納入考量等等,都和國外有很大的不同,這些都應該要在顧問提供完整規劃時,仔細地討論是不是有符合自己的期待。
所以,與其繼續想「總有一天我會來處理」,不如現在就花半小時,好好把人生清單寫下來、財務現況整理一次,然後對自己說:「我值得過上更有感的日子。」
人生的財富,不是只有帳面數字!
人生的財富,不該只留在帳上的金錢數字,而是善用金錢,換取體驗、回憶與自由。
與其擔心未來錢不夠,不如現在就為自己設計一份能「安心花、敢體驗」的藍圖。
重要的不是資產有多少,而是這些資產能不能換到你真正想要的人生。 從這一刻起,讓每一塊錢開始為你的回憶而工作。---
【作者】莊仁和Jason
│證書: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、人身/財產保險經紀人
│專長:財務規劃(185件)、稅務規劃(5件)
│得獎經歷:2022 FPAT理財規劃書競賽 傑出創意獎
│Email聯繫:莊仁和
〔理財顧問專屬社群〕
│專為理財顧問成立的LINE社群。
│投資、理財、執業、顧問行銷等資訊分享。歡迎加入,跟我們一起討論~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