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小美存了80萬後才發現:沒做「財務規劃」,錢只是在原地打轉!

ree

作者:黃韋欽Wallace

 

 

財務覺醒是開始,財務規劃才是真正的改變

5年前小美開始記帳、定期定額ETF。她不追熱門標的,慢慢來,慢慢累積。如今帳戶多了 80萬,她很開心。


但在歡喜之餘,她忽然想到:「帳戶多了80萬,但房市頭期款至少120萬;退休試算顯示,距離每月被動現金流3萬元還差一大截,這80萬到底要放哪裡?」實際上大多數有儲蓄投資的人,往往並不清楚這筆錢到底要怎麼運用,是否能夠達到他們的財務目標。


最終她發現,財務覺醒讓她會存,但沒有財務規劃,她還是不知道往哪走。

 

財務覺醒像是把燈打開,你不再糊里糊塗花錢,知道自己哪裡漏水;財務規劃則是拿著燈找到方向,把錢放在該放的位置,知道何時用、怎麼用、如何讓它協助你達成財務目標。


財務覺醒讓你停下浪費,財務規劃讓你抵達目標。沒有規劃,錢只是靜靜躺著;有了規劃,錢會主動把你帶到你心裡那張地圖上。

 

 

財務覺醒後,一定要快點財務規劃!

因為人生的題目不只一題:買房、教育金、退休金,都在門口排著隊等你。規劃的價值,不是讓你全部都要,而是替你排出先後順序。當你開始規劃,焦慮會慢慢退場,你不再只看到帳上有多少錢,而是清楚那筆錢離目標還差多少。

 

你把每天的記帳、每月的儲蓄與定期定額,串成一張能通往未來生活品質與退休時間點的藍圖;你也能在資源有限的現實裡做出取捨,知道此刻該先解哪一題、哪一題可以延後。一句話,規劃就是把可能變成選擇,把想像變成路線圖,接著把路線拆成每月待辦事項。

 

 

理財規劃的6大領域:分工做對,錢才會聽話

理財規劃其實有一套「分工表」。把六大領域排好,每一塊錢就知道要站哪裡,什麼時候上場、什麼時候休息。


這不是學術框架,而是一個能讓你睡得著的生活秩序:先把可能讓你一夕歸零的風險補起來,用現金流把日常運作穩住,再讓投資替你把時間拉到自己這邊;同時別忘了稅務省下的每一塊錢,都能變成你的退休籌碼;最後,把財產移轉的路提早鋪好,讓數字與價值一起傳下去。

 

  1. 收支與現金流:讓每一筆錢都有去處。從剩下才存變成先存再花,再把固定開支、彈性開支、儲蓄投資拉出清楚比例。

  2. 保障(風險管理):用小錢轉移大風險。醫療、癌症、意外、壽險與基本的第三人責任險,補上可能會讓你一夕歸零的缺口。

  3. 投資:把時間拉來你這邊。資產配置、再平衡、費用率控管,勝過追逐下一支妖股。

  4. 稅務:不是鑽漏洞,是少走冤枉路。該抵扣就抵扣,善用帳戶與商品稅制差異,提升可支配資金(建議提醒讀者以當地法規為準並定期檢視)。

  5. 退休:先定目標,再反推每月要準備多少。不是等有錢了再想,而是現在就把未來生活品質的價錢標出來(如每月退休開銷)。

  6. 財產移轉:把數字與價值一起傳承。生前規劃(保單受益人設定/檢視、遺囑、信託等),避免手足親情變成法律爭執。


結論:先保障、再現金流、後投資;每年固定檢視稅務與受益人;重大人生事件觸發「再平衡+受益人盤點」。

 

 

若小美做了理財規劃:80萬變3個口袋

口袋1|保障:先補破洞

先檢視保險缺口:醫療、意外、重大傷病與定期壽險是否足夠?如果家中有長輩或小孩仰賴她的收入,壽險額度要能覆蓋剩餘房貸+小孩教育金+數年家用。這一口袋不求報酬,只求把風險擋在門外。

 

口袋2|投資:替未來的自己上班

把退休金單獨拉出一個資金池,先訂清楚目標:例如在65歲前,建立可每月提領××元的被動現金流。資產配置以全球股票+債券或配息資產為核心,定期再平衡,避免情緒下單。投資口袋的持有時間拉長,波動自然會被弭平。

 

口袋3|目標:房子頭期款的存款池

先問三個問題:目標房價、預計時間、每月可動用現金流。

時間三年內,資產以低波動工具為主(活存、定存、短天期債券或保本型標的);若時間拉到五年以上,才能提高股票部位。別讓買房的夢被短期回檔打亂(如個人風險承受度與目標時間不一致時需調整)。

 

 

3個口袋的任務在哪?

沒有規劃時,80萬是一個孤單數字;有了規劃,它變成三個口袋,各自有任務、時程與規則。小美不再只是有錢,而是有方向、有選擇。

ree

 

實作小清單:今天就把藍圖落地

  • 把目標寫具體:不是想買房,而是三年內準備120萬頭期款。

  • 畫出資金地圖:每月現金流先分三段:保險、長期投資、短期目標。

  • 設定再平衡日:每年1~2次,依資產配置規則調整,而非看心情。

  • 建立風險邊界:重大支出前,先算債務收入比與緊急預備金是否足額。

  • 把稅務當流程:每年固定時間檢視可抵扣項目與帳戶配置。

  • 留一頁給未來:保單受益人設定/檢視、遺囑或信託,不是有錢人才需要,而是有在意的人就需要。

 


燈已經亮了,但路要往哪走?

財務意識讓你停下來,財務規劃幫你走下去。收入多少不是關鍵,重點是你願不願意為自己設計那張專屬藍圖,讓每一步都指向你要的生活。


現在就想一想:你的第一個規劃目標是什麼?寫下來(例如:打開記帳App,新增『三口袋』標籤;把保險保單受益人拍照存雲端;在行事曆建立『再平衡日』重複事件),今天就開始第一步。


如果這篇文對你有幫助,也可以分享給身邊正在理財路上打燈找路的人。燈亮著,地圖也在;差的只是你踏出的那一步。

 ---


【作者】黃韋欽Wallace

│證書:台灣及中國大陸CFP

│經歷:台灣、中國⼤陸、香港及越南等⾦融機構從業經歷24年,曾任職租賃公司,商業銀行,私人銀行及私募基金等。 現任職證券公司分公司負責人。

│專長:熟悉租賃融資,貿易融資,財富管理及投資管理等領域。

│Email 聯繫 黃韋欽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